為什麼教與學的歷程會被稱之為「味道」呢?

從小就很喜歡跟著媽咪、踩著小板凳,依著舊式流理臺學著烹飪料理這門生活基礎學問。

從煎荷包蛋、煮白米飯、炒青菜、炸雞塊,到蒸蛋、滷肉、燉雞湯、悶苦瓜……

從媽咪的家傳味道,到自己醞釀的新味道,這其間需要學習、需要等待、需要過程、更需要創新……

而一道道所謂的美味佳餚,又是如何被品嘗、被品味、被感知、被讚賞的呢?

是五感: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嗅覺、觸覺嗎?

是知覺:大腦對外界訊息的辨識、分類與判斷嗎?

是感覺:內在世界對外界訊息的連結、觸動與回應嗎?

「味道」是如何調配出「味」,又是如何調理出「道」!

邀請我與我的孩子們,以及這群孩子們背後那一群總是支持、總是關心、總是願意付出、總是容易被感動的大孩子們,一起料理自己的人生「味道」!

味道」之所以能夠成形,謝謝另一位隱身的味道家總是願意、總是熱情地同我分享教學與生活的滋味與道理!

 

味道家  簡偉娟老師  2012.09.05
gesartw@stes.tp.edu.tw

發表留言